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商家企业 > 正文
    购物车
    0

    与庄稼窃窃私语的壮乡汉子

    信息发布者:王金成
    2017-02-06 17:35:06   转载

     
      ——记“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高级农艺师陆进恒

    进恒同志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33年,把一生最好的年华奉献给南高原、奉献给祖国最南端的疆土和这里的父老乡亲!这个壮乡汉子没有实现“华丽转身”,而是从一个农民变成“另一个农民”,他会犁田,懂耙地,和乡亲家长里短。

    一路走来,有欢歌笑语,也尝尽了人生冷暖和心酸苦难。曾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先进技术指导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科技抗灾促春管保春耕指导服务活动先进个人、云南省第二届科技兴乡突出贡献奖等数个奖项。荣誉只代表过去,农业科技他一直在路上,以对上级、对群众、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倾注一腔心血汗水,在壮乡大地上谱写人生艳丽的篇章。

    走出农家  誓与命运争朝夕

    进恒同志1965年8月出生于广南县珠琳镇阿哈村委会一个叫弄匡的壮族村寨。80年代的滇南乡村物质还相当匮乏,吃不饱饭仅仅是时代给予最基本的历练,要实现“鲤鱼跳龙门”那个时代给农民子弟设置了层层阻力,贫穷和落后往往是最无法逾越的沟壑。多数年轻后生没念几年书便早早听从父母的安排娶妻生子,承担起家庭的担子。

    1983年7月高中毕业那年,进恒没能考上大学,“知识改变命运”、“鲤鱼跳龙门”这一切的一切将和他渐行渐远。父母慢慢老去,兄弟姐妹们尚未长成,进恒理所应当接过父亲的重担成长成家里的主劳力。

    然而,不服输、不愿输和不肯输的进恒依然没有放弃走出农家的渴望,1983年一个冬天的早晨,幸运降临在这个壮家小伙身上,农技站的王有智同志(曾获国务院2011年“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现已退休。)到村选聘农业技术辅导员,老实上进的进恒被王有智相中,上报县局聘为珠琳镇农业技术辅导员,虽然一个月只有15元的补贴工资,但离进恒跳出农家的志向又近了一步。

    80年代中期,杂交品种推广还得不到农户接受,毕竟是一家人一年的口粮,没人敢冒然种植。为了推广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进恒和母亲使了心计,用杂交品种换下了自家老品种,下地后老母亲才发现,但为时已晚,难过的老母亲很多日子不与儿子同桌吃饭,每天盘算了来年能从哪里借来粮食。1986年,进恒在自家田试种杂交水稻威优6号,种植面积0.7亩,当年获得单产875.3斤,比相邻对照田(当地品种大白谷)单产513.5斤,亩增361.8斤,增70.5%;1987年试种玉米群改种默白一号,种植面积1.7亩,当年获得单产512斤,比相邻对照田(白马牙、白硬粒)单产351斤,亩增161斤,增45.9%。那会乡亲们都说进恒这个农业科技辅导员不是白当的,试验成功后,示范推广面积逐年扩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的吃饭问题。

    1988年的年关将至,23岁的进恒与同村的姑娘何的满喜结连理,幸福甜甜的生活开始了。同年,进恒同志因工作成绩突出被选调到农技站成为脱产辅导员,月工资70元,离进恒走出农家的志向更近一步。多年来,无论是在乡镇还是调往县级工作的日子,妻子都无怨无悔地承担着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的艰辛,一个朴实的农村妇女为进恒同志全身心投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家庭保障。

    1992年,云南省人事厅出台招干文件。苦尽甘来,同年12月进恒通过省招干统考,被正式录取为农业技术干部分配到珠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1994年11月评聘农业技术员,1995年10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6月评聘助理农艺师,2005年8月评聘为农艺师,2014年9月评聘为高级农艺师。历任珠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站长,广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主任,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广南县玉米区域推广站站长、岗位专家,广南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专家组成员、玉米首席专家等职务。

    科学指导  誓与大地抢丰收

    广南县县大民贫,农业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给农业推广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粒种子可以改变整个世界,一项技术可以带来一场变革。”一代代农业科技人员用坚定、执着诠释了对这片土地的眷恋;用信念、恒心做“三农”发展的舵手;用科学、知识让壮乡大地稻谷飘香、五谷丰登。进恒同志就是当之无愧的舵手,他从一名普通的农业技术辅导员成长成一名优秀的农业专家,用科技撒播大地,用汗水换来大地的丰收。

    2005年至2007年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进恒同志担任专家组成员,参与完成全县11个示范乡(镇)100个村委会1000个村小组1000户农户的玉米栽培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工作。三年来,通过认真扎实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将科技服务与为农民办实事结合起来,送政策信息入户、送技术服务入户、送科技培训入户,送物化补贴入户,项目实现了“示范户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达100%;农产品产量比前三年平均水平增长10%以上,单位产量节本10%以上”的目标要求,示范户、带动户累计种植杂交玉米14.01万亩,新增产量1138.72万公斤,新增纯收益1248.42万元,科技投资收益率3.61,农民得益率7.59;2008年进恒同志主持水稻优质高产示范建设项目,共完成5683亩,占任务5600亩的101.5%,经测产验收7个村委会12个村小组36户,平均单产517.8公斤。水稻优质高产示范建设平均单产526.4公斤,比群众常规种植平均单产463.8公斤亩增62.6公斤,增13.5%;2009年主持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共完成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种植面积24561亩,占任务22200的110.6%,百亩核心区平均单产758.8公斤,完成任务指标的101%,千亩连片示范区平均单产716.8公斤,完成任务指标的102.4%,万亩辐射带动区平均单产660公斤,完成任务指标的101.5%。示范区平均单产666.1公斤,比常规栽培亩增产玉米105.6公斤,增产18.8%,累计增产粮食259.8万公斤,新增产值415.68万元;2009至2013年广南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进恒同志又担任专家组成员、玉米产业首席专家,负责全县玉米产业主推品种的筛选、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玉米试验示范基地方案、玉米技术指导员和玉米产业示范户的技术指导工作;2010至2013年云南省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进恒同志荣幸被省农业厅聘为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广南县玉米区域推广站站长、岗位专家,四年来,累计完成玉米产业综合示范4片,面积46076.4亩,占任务44000亩的104.7%。其中:千亩综合示范区完成4295.9亩,占任务4000亩的107.4%;万亩辐射带动区完成41780.5亩,占任务40000亩的104.58%。千亩综合示范区和万亩辐射带动区加权平均单产597.9公斤, 比对照(非示范区)四年综合平均单产543.8公斤,亩增54.1公斤,按市场综合价2.2元/公斤计算,亩增产值119.02元;项目新增玉米产量249.3万公斤,新增总产值548.4万元。

    科技抗旱  誓与苍天比高低

    2010年,广南县同全省、全州一样遭遇百年一遇的严重干旱,昔日壮美秀丽的南高原已然失去生机。旱情就是命令,旱情发生以来,作为专家组成员的进恒同志带领单位职工积极开展玉米地膜覆盖、玉米营养袋育苗移栽等新技术示范和推广,在他的努力下全县完成玉米高产创建2个示范点,面积23574.3亩,完成任务数的106.19%;完成玉米营养袋育苗移栽示范107.6亩,完成任务数的107.6%;完成玉米地膜覆盖示范1123.6亩,完成任务数的112.4%,各项新技术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大春生产。

    4月,示范区喜降大雨。雨一停,进恒同志就带领科技人员进驻综合示范区,每天7点钟前全部到达田间地块,实行划片指导农户负责制,每两个科技人员负责一个片区,每个片区30到50户农户。白天气温高达40度,汗水湿透了衣服,没有人在乎,皮肤晒黑了,没有人在乎,声音嘶哑了他们用手比划,就这样整整干了15天,没有人喊一声苦,没有人叫一声累。更为艰苦的是,整个千亩综合示范区由于是覆膜栽培,出苗的玉米若不及时破膜就会烧苗,所有的工作都将前功尽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危急时刻又是他带领科技人员挺身而出,及时为农户破膜,整整一个星期,个个累的腰酸腿痛,面容憔悴,声音沙哑。很多农户看到他们都竖起大拇指:“你们是好样的”。

    在全体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综合示范区通过采取双行双株密植、覆膜栽培、配方施肥、育苗移栽和旱地化除等节本增产集成技术,实际完成千亩综合示范区1123.6亩、万亩辐射带动示范区11589.8亩。千亩综合示范区平均单产692.8公斤,比对照亩增119.8公斤,总增产粮食13.5万公斤;万亩辐射带动示范区平均单产638公斤,比对照亩增65公斤,增产粮食75.3万公斤;综合示范区累计共增产粮食88.8万公斤。通过计算,配方施肥、旱地化除、覆膜栽培、机耕机耙等技术亩节约成本112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年珠琳镇玉米产业综合示范区成为州、县重要的农业生产现场会参观点。云南省农业厅、省农大、省农科院领导和专家亲临综合示范区检查工作时,对在珠琳镇实施的玉米产业综合示范区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进恒同志也在2010年抗旱保春耕工作中,被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广南县人民政府表彰为“抗旱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持之以恒  誓与浮名淡名利

    金秋时节,是收获的季节。壮乡大地一片金黄,万顷良田稻谷飘香,莽莽山梁茶树葱郁,田间里充满了欢笑,农民朋友们正收割胜利的果实。看到眼前丰收的景象,进恒同志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回顾这些年,正是有许许多多像进恒同志一样优秀的科技人员为了农民的丰收,不畏高温酷暑,风吹雨淋,与基层干部群众日夜奋斗在田间地头,把老百姓最需要的生产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送到群众身边,才有了今天的硕果累累。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农业工作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但进恒同志从来不怕苦不怕累,总是亲自深入一线,获取第一手信息和资料。风里来雨里去,他的背影始终闪现在田间地头,时刻给人精力充沛的感觉。在他的身上有一种执着叫做“勤奋”,在他的肩上有一种使命叫做“责任”。在担任部门负责人和玉米首席专家这些年,他从一个农民变成“另一个农民”,工作中做成绩、生活中做表率,进恒同志以一颗炽热的心,秉行农业科技人员的职业操守,付出艰辛,努力追求人生价值,赢得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同事们的尊重、农民的喜爱和社会的认可。

    “成功往往属于持之以恒,不断求索奋进永攀高峰的人。”三十三年爱岗敬业,作风深入,扎实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曾先后获得农业部、省、州、县科技成果奖33次,先进工作者18次,共51次,其中:省部级奖3次、地厅级奖9次、处级奖20次、科级奖19次。进恒深知荣誉的来之不易,这是党和人民对他几十年如一日在科技一线艰辛付出的表彰和肯定,是壮乡大地丰收的奖杯。

    “实淡泊而寡欲兮,犹咍乐而长吟。”进恒同志用三十三年的努力奋斗诠释了一个壮家汉子对土地的眷恋和对党的忠诚。他自始至终把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摆在首位。他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开拓,拼搏进取,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效务实的工作精神、廉洁勤政的工作作风,向组织、群众和社会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进恒同志无愧于新时期优秀农业科技人员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刊于《坝美》2016年第四期)

    (拟稿:王远速   审核:杨润华)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